养鸽如养兵 细节定成败

2025-10-06 06:26:16.0   (3880次)  作者:咕咕鸽

对于公棚玩家来说,真正的较量,其实在幼鸽入棚前的那几十天就已经悄然决定。送进公棚的不是“希望”,而是“战斗力”。而这份战斗力,不是靠日常一点一滴的训练和打磨出来的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幼鸽培育思路。

断奶不“断练”:让幼鸽从20天起就学会“抢食”。很多鸽友在幼鸽“断奶”后,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它们和种鸽分开。于是,专门开辟幼鸽区,单独喂、定时喂、精心喂,生怕哪一点没照顾好。

但我走的是另一条路——反其道而行之。我的幼鸽从20天大开始,就被放进食巢,和种鸽一起接触饲料。刚开始,它们只是好奇地啄几下,慢慢地,就开始模仿成年鸽吃食。

到了25天左右,它们已经能像模像样地吞咽颗粒饲料,甚至主动挤进种鸽中间“抢饭”。等到了30天,有些小家伙已经能凭借灵活的身手,把体型大得多的种鸽挤到一边,吃得又快又多。

有人看到后反驳:“这么小就抢食,不怕伤胃?不怕被踩?”但我认为恰恰相反,这种“竞争环境”才是幼鸽最好的成长课堂。为什么一定要让幼鸽“抢”?因为——公棚是大群体饲养。公棚的管理粗放,喂食是集中的,几十甚至上百羽鸽子同时扑向食槽,谁动作慢、谁胆子小、谁不会抢,谁就吃不饱。

一顿两顿无所谓,但长期摄入不足,体质必然下滑,免疫力随之下降,疾病风险陡增。很多鸽子不是飞不回来,而是还没上笼,就已经在棚里“掉队”了。而那些从小就在抢食中长大的幼鸽,到了公棚反而如鱼得水。它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冲、怎么抢、怎么吃,适应快、状态稳、抗病强,自然更容易留到决赛。

送公棚,不是“一放了之”。很多鸽友把幼鸽送进公棚,就像“交作业”一样,觉得任务完成了,接下来就看运气、看血统、看公棚水平。可真正的较量,从你决定如何养这羽幼鸽的那一刻,就已经开始了。

抢食能力,决定它能不能在公棚活下去;

血统基因,决定它有没有赢的潜力;

早期体质,决定它能不能扛过第一轮训放。

别总指望“血统好就能赢”,也别把失败归咎于“公棚管理不行”。我们养鸽,何尝不是在练兵?每一羽送进公棚的幼鸽,都是一名即将上阵的“小战士”。你给它温室,它就软弱;你给它挑战,它才坚强。所以,别怕它们吃不饱,更别怕它们被“欺负”。真正的强者,都是在竞争中淬炼出来的。


文章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