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常说,地方赛里,有的好成绩是精心“养”出来的。赛前调状态、喂营养品、甚至用药辅助等等。但公棚不一样,所有鸽子吃一样的料,住一样的棚,没人给你单独照顾。在这种环境下还能飞出来,说明这羽鸽子底子好、身体棒、能吃苦,是实打实的实力派。所以,公棚就像一场“统考”,试的是鸽子的真本事,考的是一个鸽舍育种的真正水平。下面几点经验,跟鸽友们聊聊打公棚的一些小方法。
一、配对用年轻鸽,别总指望老将
很多鸽友喜欢用“老功臣”配种,觉得它们飞过比赛,血统可靠。但实际情况是:年轻、壮年的种鸽生出来的孩子,普遍更强壮、恢复快、飞得远。老鸽子虽然经验丰富,但年纪大了,生的小鸽子容易体质弱、发育慢,抗病能力也差。
进了公棚这种大集体,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生病、飞不动,更别说拼500公里大奖赛了。所以,别舍不得换种鸽。定期更新种群,让年轻、健康的鸽子作育,后代才更有竞争力。
还有,小鸽子好不好,关键看亲鸽健不健康。如果种鸽自己就是“亚健康”——看着没病,其实体内有虫或病毒,喂食时一口唾液就可能传给孩子,导致小鸽子从小体质差,还没出棚就输了起跑线。
所以,配对前一定要把种鸽调理好,该驱虫驱虫,该防疫防疫,确保它们是真健康。另外,光靠日常饲料,营养可能不够。适当加点维生素、钙、益生菌之类的保健品,能帮小鸽子长得更结实。
这里再分享一个小窍门,小鸽子长到15天左右,就在巢盆里撒一点小颗粒饲料。亲鸽吃的时候,小鸽子会跟着啄,慢慢学会吃硬食。等到20天大断奶时,它们已经会自己抢食了,适应能力更强,进公棚后也不容易吃不上饭。
二、小鸽子早点挑,挑得越早越省事
送公棚的鸽子,千万别抱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。觉得“这羽长得还行,先交了再说”,结果往往是白交钱,没回音。
会养鸽的人,从小就能看出哪羽有出息。看骨架结不结实,肌肉有没有弹性,眼神亮不亮,这些都能看出端倪。早点把没潜力的小鸽子淘汰掉,不光省饲料、省精力,更重要的是,能集中资源养真正有希望的苗子。记住,宁可少送,也要送精。
三、打公棚的鸽子,得有“扛压”体质
常听鸽友说:“我家鸽子本地比赛飞得挺好,怎么一进公棚,300公里还能回来,500公里就没了?”其实,这就是地方赛和公棚赛的区别。地方赛可以慢慢训,可以调状态,状态不好还能不飞。可鸽子一进公棚,你就管不着了。它得自己适应新环境,和其他几百羽鸽子抢食、抢水,还得扛住感冒、毛滴虫这些常见病。
所以,能打公棚的鸽子,必须有这几点:
1.身体壮实:不容易生病,飞累了也能很快恢复;
2.不乱飞(不游棚):进棚就安分,不瞎飞浪费体力;
3.耐粗粮:吃普通饲料也能长好,不挑食;
4.有拼劲:哪怕飞得累、天气差,心里那股“一定要回家”的劲不能丢。这样的鸽子,才是公棚里的“生存高手”。
一次入赏,或许是运气;年年上榜,则必是实力。愿每一位真心爱鸽之人,都能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好战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