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年参赛年年亏?也许问题出在人身上

2025-08-02 06:10:54.0   (929次)  作者:楚歌

最近秋棚收鸽刚刚结束不久,据统计,2025年秋棚收鸽量突破了440万羽,比去年多了三十多万羽,看得出来,大家对信鸽的热情依旧高涨。尤其是不少工薪阶层的鸽友也积极参与,真有点“全民养鸽”的氛围。

这两天时间,指定赛的消息在群里、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,打指定确实刺激,中了奖皆大欢喜,奖金也诱人。不过,认真说来那些跟风打指定的人,又有几个能真正稳赢?所以,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赢的,来聊聊另一面——有些鸽友年年参赛、年年投入,结果成绩平平,甚至年年贴钱,到底问题出在哪儿?

其实比赛有输有赢很正常,谁也不敢说自己稳赢。但有些投入不少却收效甚微的情况,仔细想想,还真不是运气问题。归纳下来,大概有这么三类情况比较常见:

第一类:参赛舍得花钱,引种却总犹豫

这类鸽友挺典型:该交的参赛费、饲养费从不含糊,几千上万的费用说掏就掏,打指定赛也毫不手软,一来二去花个一两万也不觉得心疼。可一说到引进种鸽,态度立马就变了。

花大几千买个“某某冠军后代”觉得还行,要是说花一两万多引进一只真正有成绩、有家族传承的好种鸽,就总觉得“贵了”“值不值还得想想”。结果呢?用这些价格不太高、血统不明的鸽子做种,一年配下来孵出好几窝,全都送去公棚,光参赛费就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
飞得不理想,就开始反思:“是不是我配对没配好?”“是不是训练没到位?”其实,种源本身基础不够扎实,再怎么精心喂养、花样配对,也难飞出特别亮眼的成绩。这更像是在用参赛费换一份参与感。

第二类:太依赖保健品,忽略了鸽子本身的体质

有些鸽友对药品和营养品特别上心。鸽子一天不喂点维生素、氨基酸、护肝护肠的,心里就不踏实。鸽子常年“泡”在各种调理品里,看起来羽毛光亮、精神不错,但实际体质未必强健。

其实,真正能飞出好成绩的鸽子,靠的是自身良好的遗传和健康的体魄,而不是靠一堆补品堆出来的状态。把鸽子当成“温室里的花朵”来养,动不动就调这调那,反而给鸽子造成负担。

飞得远、飞得稳,拼的是底子。过度依赖药物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曾记起,有位名家说过:真正的好鸽子,根本不生病,自身就有一副“钢筋铁骨”。笔者细细想来,觉得也挺有道理。

第三类:血统杂,方向乱,缺乏主线

还有一类鸽友,棚里种鸽来源五花八门,詹森、胡本、盖比、戈马利……名系是样样都有,听起来挺“高大上”。可问题也在这儿——这些鸽子真的纯吗?很多时候,东拼西凑的组合,后代已经成了“混血大杂烩”。

自己还常常安慰自己:“我这可是名门之后。”可名门之后不等于能飞。没有一条清晰的主力血线,今天试试这个配对,明天换那个组合,指望靠“广撒网”碰出个好成绩,结果往往是投入不少,收效寥寥。

说到底,养鸽子是个长期积累的事。成绩不会凭空而来,得靠扎实的种鸽基础、合理的配对策略和稳定的血系传承。该花的钱,比如引进优质种鸽,其实是最值得的投资。而一味节省种鸽投入,参赛就想碰运气,或者靠保健品来堆状态,这些做法根本不可取,反而更容易走弯路。

输钱不可怕,怕的是输得不清不楚,还一直觉得“就差一点”。其实有时候,回头看看自己的养鸽思路和棚里那些品种血系,或许能找到更踏实的方向。养鸽嘛,贵在坚持,也贵在清醒。


文章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