鸽友们,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遗憾?家里好不容易飞出一只冠成绩鸽,却像流星一闪而过,后代再也难现辉煌......今天,一起来看台湾赛鸽名家王诏分享五十年来积累的养鸽经验,教你如何延续冠军血脉。
一路势山延续十代左右了
最早的鸽子已经玩了四十年,次早的鸽子应该也有三十年。我的势山到现在已经十代左右了,一直到现在,中间我也没有花大价钱去引进。
刚开始的时候,我的鸽舍还有三、四个鸽系进来,后来慢慢把它们区分开来。从区分开到合并,合并到分开再合并,一路下来生生不息。所出的子代孙代,出到跟祖先差不多模样的鸽子,育种就已经成功了。
有些人玩了没多久,就没好鸽子可以玩,就必须再回到别人那里去抓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你不重视育种,你曾经也有好鸽,又或者好不容易出了一只好鸽,你也不经过筛选,兄弟姐妹全部留在一起。
想要一代一代延续下来,就得从中把最优秀的鸽子筛选出来。一直讲什么配对能力、配对方法,这些都不重要,筛选的功力才第一位。
鸽眼眼砂颗粒多寡三原则!
原则一:砂越粗,颗粒就不能太多。如果太多就会很浓密,加上它的子代又飞不好,通常就会被人淘汰掉。其实,你把最好的种子淘汰掉了!它的子代再出孙代,孙代就能出成绩了。这种鸽子就是一种出种鸽的种鸽,反而它才是鸽舍里最高级的鸽子,但是它往往容易被淘汰掉,这真的很可惜。
原则二:中砂,不是很密的话,直接就能去比赛。
原则三:细砂多,色泽就要越光亮。基本上越热的天气,出太阳的天气它会飞得很好。相对来讲,有一些杂色,比较暗的颜色。就是越困难的天气,天越黑,甚至雾天、下雨的天气的,这种鸽子就会飞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只教鸽友们辨别坏鸽的主要原因,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好鸽,鸽友们要明白一件事,好鸽有非常多种,没有最好,只有最适合。
眼砂配对讲究
尤其是参赛鸽,我就很喜欢黄眼配砂眼。育种的话,黄眼配黄眼,砂眼配砂眼都行,我比较建议尽量同颜色去配。
一些人一直在讲异中求、同中求异,但是我的要求就是求同。明确育种的方向,规划打哪条线赛,需要哪些条件鸽子才能飞。
比如说黄眼配黄眼,两黄眼要有差异,砂眼配砂眼也要有差异。所以,求同并不是说找完全一样的。
如果你一直都认为,同配同一定会出同,那真是一条不归路。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,鸽子的后代完全变形了,想回头没有机会了。
那些会有的变化、好的变化,都在配对过程当中都被你省略掉了。所以育种也好,比赛也好,我都不建议用鸽眼太相似的鸽子去配。
两种近亲配对方法,容易出好鸽子
一是第二代配第三代,第二代配第一代也行。一对鸽子出的很好,所出的儿子配上父母的兄弟姐妹所生的女儿,这就叫二代配三代。
建议父母的兄弟姐妹,最好是同父异母,所生下来的女儿来配这个儿子,成功率就会很高,优秀的品质也很容易遗传下来。
二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或者姐弟配,但是我这样配的少。至于其他的,我不反对。因为任何情况都有可能成功,但一定要是好鸽配好鸽。
想提高鸽子的进奖率,育种队伍自身就得强大
我们配对基本上是针对赛制,虽然不见得每次都会生好鸽。但是我想再三强调的一点:配对是人在做,出不出好是天决定的。
可能这一次出的很好,下一次配对出不好。但如果你的种鸽队伍整体很强,强强联合之下,出好鸽子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。
就好像某一个国家选手都很强,但每一个国家只能派三个选手参加奥运会。在国内跑第一名的,在正式起跑的时候摔了一跤,剩下国内跑第二名跟第三名的。冠军还是没你的份,国内跑第二名还是能得冠军。
第一名倒了,第二名、第三名上来还是冠军,这才是育种的真正意义。
飞山区的鸽子体型该如何选择
按照理论来讲,基本速度靠胸,延长速度靠腹,腹部的肌肉得少点。其实尾巴和腹部的结构有关联。
腹部太小,尾巴就不会太大,所以延飞的距距离就不够远。那种前胸很饱满的鸽子,爆发力很好,可是它又飞不久。
我们最理想的状态,就是希望它飞得够快,又能飞得长久。前胸很饱满,后腹也很饱满的鸽子,飞500公里就没什么问题,300-400公里的时候,有些鸽子会比它更快。
所以像大陆的多关制,从第一关开始,几乎每一关都跳100公里。你想要关关飞第一都是同一只鸽子,等十年看看有没有一只,几乎不太可能。
当某一鸽系或者家族推到某一个距离,鸽子表现都很不错,但是一换距离又变差了,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。可能前面一直都表现平平的,到500公里决赛突然飞了个好成绩。
所以,飞山区的鸽子前胸不能太大,流线型要比较好一点,我们叫做胸肉前置。它虽然不是很大型,但是它的胸肉往上长的,几乎在两个叉骨的前面就有肉了,碰到山区就可以一直往上飞。